
小董刚打开朋友圈,就刷到一条好友的更新。
“本人于昨夜凌晨两点半猝死,今早才被人发现,共活了22年。——她的朋友代发”
还依稀记得,朋友的上一条朋友圈还是:熬夜了三个星期,心脏疼。
猝死,就像一把悬在人脖子上的死神的镰刀,不知什么时候可能就落下了。
一、年轻的时候,别总以为死神只会光顾别人
一个人猝死前,到底是种什么感觉?
“天将降大任,必先送我一个濒临猝死体验”说这话的是李小姐,上个月刚经历完一个永生难忘的猝死过程。
其实仔细说的话,她的症状在发病前一两个月前就出现过了,当时她就经常感觉头脑昏昏沉沉的,上班开会的时候因为没精神,注意力不集中,被点名了好几次。
而且身体老是有种疲惫感,记忆力也明显下降,当时她还以为只是熬夜后遗症,只要早睡,隔段时间就能恢复了。
后来连着好长一段时间,李小姐总会时不时郁郁寡欢,常常会胸闷气短,找不出原因,当时同事还打趣说她这是被工作折磨出来的。
恰逢月中有朋友结婚,李小姐调了几天假,想着可以顺便休息一下,但也毫无改善的迹象。
“难道我是抑郁了?”
因为间歇性的偏头疼,加上左侧太阳穴老是突突的跳,让她这段时间更是烦躁不已。
后来身体还会莫名出现腰酸背痛,因为症状也不是很频繁就忽视了,放假的时候朋友约她出去玩,她也都是拒绝:
“累,特别累,就是疲惫,不想动,只想躺着。”
直到出现低烧,胸闷到无法喘息时,她才赶忙去医院检查,结果在等报告期间就失去了意识,再醒来的时候已经被抬到病床上,身上还插满了各种管子。
医生说她这是「脑梗塞」引发的心源性猝死,不过好在救治及时,但还需要留院观察。
以前她总以为自己这么年轻,离脑梗、猝死什么的还很远,也正是因此,症状发生的时候都没考虑过是病,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后才明白健康有多重要。
医生解释道,近8成的猝死都是心源性猝死,每年发病人群约55万。近年来越来越多人出现心源性猝死症状,而且逐渐出现年轻化的趋势,患者一旦出现心脏骤停,抢救成功率可能不到1%。
很多人以为心脏不好的人才会猝死,其实并不是,临床上大多数出现猝死的患者大多是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,而且往往冬季猝死率更高,人们的心肺功能往往会受低温影响,最终诱发猝死。
二、猝死之前,身体会发出3个预警信号
如今冬季将至,心源性猝死可能突然而至。如何识别“猝死前兆”,猝死发生之前又会有哪些表现?
1、严重胸痛
这是因为心脏泵血功能下降,导致血液无法及时输送到全身,部分血液还会滞留在肺里,导致胸部剧烈紧缩、反复挤压的感觉,有的人会出现剧烈的胸部疼痛,且呼吸困难。
2、心慌、眼前发黑
如果经常出现莫名的心率加快,往往是心律失常的表现,虽然心律失常不是什么大病,但也有可能引发室颤的风险。而且脑卒中患者还经常表现为单侧看不到东西,要警惕突然眼前发黑的情况。
3、呼吸困难甚至晕厥
一般是由于过度疲劳导致的胸闷气短,这种症状会影响心肺功能运转,不利于体内血氧循环效率。长此以往可能导致猝死。另外有走路不稳、身体变轻不受控制的感觉,也应警惕脑卒中。
特别提醒,猝死发生后应抓住黄金救援时间,也就是发病后4分钟内对病人进行心肺复苏,患者存活率更高。
三、热搜第一的“防猝死套餐”真管用?别被忽悠了
近年来猝死案例频发,网上因此还出现了很多防猝死的方法,其中一份由辅酶Q10、鱼油、叶黄素、维生素D3等保健品组成的“防猝死套餐”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,这真的管用吗?
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药学部主任张述耀表示,保健品只能通过补充身体缺失的营养物质,从而辅助调节机体功能,保持身体健康。但保健品再好也不是药,不能起到防控疾病的作用,而且一定要注意用量,否则很可能损伤肝肾以及心脏功能。
生命是一条单行线,只能不断前进不能后退重来,所以一定要好好珍惜生命健康,保持健康生活方式,重视可能的疾病信号,及时诊治,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,健康的体验美好生活。
参考资料:
[1]《痛心!一学生打完篮球后猝死!这个"黄金四分钟"非常重要,人人都该知道…》.科普中国.2021-05-11.
[2]《演员高以翔猝死离世!心源性猝死9大疑问,专家一次解答清楚》.健康时报.2019-11-27.
[3]《这里谈及的“猝死”,不再是耸人听闻的报道》.生命时报.2017-08-28
未经作者允许授权,禁止转载
